哈尔滨市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审查规则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8 07:20:00   浏览:883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哈尔滨市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审查规则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哈政发法字〔2004〕13号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哈尔滨市重大行政处罚决定 备案审查规则》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保证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与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黑龙江省行政处罚监督办法》的规定,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哈尔滨市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审查规则》,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00四年六月二十二日



哈尔滨市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审查规则





  第一条 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保证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与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黑龙江省行政处罚监督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重大行政处罚决定是指市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执法部门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所属行政执法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法规、规章作出的下列行政处罚决定:
  (一)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1000元以上罚款的,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1万元以上罚款的;
  (二)没收的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价值超过5万元的;
  (三)责令停产停业的;
  (四)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的。
  法定罚款数额较大的行政执法部门对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另有标准的,按照其标准报送备案。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具体负责市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执法部门和区、县(市)人民政府作出的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审查工作。
  区、县(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具体负责区、县(市)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执法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作出的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审查工作。

  第四条 作出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以下简称备案单位)应当在重大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7日内按照下列规定报送备案:
  (一)备案单位为行政执法部门的,报送本级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二)备案单位为下一级人民政府的,报送上一级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备案单位按照本条前款第(一)项规定备案的,还应当同时报送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条 备案单位报送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应当提交盖有备案单位印章的备案报告表(格式由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统一制定)、重大行政处罚决定书副本或者复印件各1式2份(以下简称备案材料)。

  第六条 市或者区、县(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以下简称备案审查部门)收到备案材料后,对符合本规则第二条、第五条规定的,予以备案登记;不符合第二条规定的,不予备案登记;符合第二条规定但不符合第五条规定的,暂缓办理备案登记。
  暂缓办理备案登记的,由备案审查部门通知备案单位补充或者重新报送备案,补充或者重新报送备案符合规定的,予以备案登记。

  第七条 备案审查部门对备案登记的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就下列方面进行审查:
  (一)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是否合法;
  (二)适用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是否正确;
  (三)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
  (四)程序是否合法;
  (五)使用自由裁量权是否适当;
  (六)其他需要审查的内容。

  第八条 备案审查部门在审查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调阅备案单位的案卷材料,备案单位不得拒绝和拖延。
  备案审查部门认为需要有关部门提出意见或者协助审查的,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办理。

  第九条 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经审查发现有违法或者不当的,由备案审查部门责令备案单位在限期内自行撤销、纠正或者重新作出该行政处罚决定。

  第十条 备案单位应当在接到备案审查部门审查意见之日起30日内,将处理结果报备案审查部门。

  第十一条 备案单位应当于每年1月31日前将上年度作出的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目录(格式由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统一制定)报备案审查部门。

  第十二条 备案审查部门定期对备案单位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予以通报,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

  第十三条 不按规定报送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和年度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目录备案的,由备案审查部门责令限期报送;拒不报送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建议有行政处分权的机关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给予警告或者记过的行政处分。

  第十四条 不执行备案审查部门作出的审查意见的,由备案审查部门责令备案单位限期执行;拒不执行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建议有行政处分权的机关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给予警告或者记过的行政处分。

  第十五条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略)附:一、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报告表格式
    [表格1: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报告表]
    二、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目录登记表格式
    [表格2:_____年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目录登记表]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禁卖淫嫖猖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答》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查院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禁卖淫嫖猖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答》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查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解放军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
现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答》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答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规定了几个新罪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规定了4个新罪名,即:组织他人卖淫罪(第一条第一款);协助组织他人卖淫罪(第一条第二款);介绍他人卖淫罪(第三条第一款);传播性病罪(第五条第一款)。
二、怎样认定组织他人卖淫罪?
根据《决定》第一条第一款的规定,组织他人卖淫罪,是指以招募、雇佣、强迫、引诱、容留等手段,控制多人从事卖淫的行为。
本罪的主体必须是卖淫的组织者,可以是几个人,也可以是一个人,关键要看其在卖淫活动中是否起组织者的作用。
在组织他人卖淫的犯罪活动中,对被组织卖淫的人有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行为的,应当作为组织他人卖淫罪的量刑情节予以考虑,不实行数罪并罚。如果这些行为是对被组织者以外的其他人实施的,仍应当分别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三、怎样认定协助组织他人卖淫罪?
根据《决定》第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协助组织他人卖淫罪,是指在组织他人卖淫的共同犯罪中起帮助作用的行为。如充当保镖、打手、管帐人等。
依照《决定》第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协助组织他人卖淫的行为,有具体的罪状和单独的法定刑,应当确定为独立的罪名,适用单独的法定刑处罚,不适用刑法总则第二十四条关于从犯的处罚原则。
四、怎样理解《决定》第二条第(三)项关于“强奸后迫使卖淫的”规定?
《决定》第二条第(三)项规定的“强奸后迫使卖淫的”,是指强奸行为与强迫他人卖淫的行为有联系,是强迫他人卖淫的法定从重情节。因此,只定强迫他人卖淫罪即可。如果强奸行为与强迫他人卖淫的行为之间没有联系,则应当分别定罪,实行并罚。
五、哪些是组织他人卖淫罪、强迫他人卖淫罪中“情节特别严重”的行为?
《决定》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的组织他人卖淫罪中的“情节特别严重”,主要是指组织他人卖淫的首要分子情节特别严重的;组织他人卖淫手段特别恶劣的;对被组织卖淫者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组织多人多次卖淫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的,等等。
《决定》第二条第一款规定的强迫他人卖淫罪中的“情节特别严重”,是指《决定》第二条所列四项情形中特别严重的情节。在具体执行中,不要在这四项情形之外再扩大范围。
六、怎样认定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罪?
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罪是一个选择性罪名。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这三种行为,不论是同时实施还是只实施其中一种行为,均构成本罪。如:介绍他人卖淫的,定介绍他人卖淫罪;兼有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三种行为的,定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罪,不实行数罪并
罚。
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是否以营利为目的,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根据《决定》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引诱不满十四岁的幼女卖淫的,依照《决定》第二条第一款关于强迫不满十四岁的幼女卖淫的规定处罚,定强迫他人卖淫罪。
七、哪些是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罪中“情节严重”的行为?
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情节严重的,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多次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的;
(二)引诱、容留、介绍多人卖淫的;
(三)引诱、容留、介绍明知是有严重性病的人卖淫的;
(四)容留、介绍不满十四岁的幼女卖淫的;
(五)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八、怎样认定传播性病罪?
根据《决定》第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传播性病罪,是指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而进行卖淫嫖娼的行为。
(一)本罪属特殊主体,即已满十六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且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的人。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
(二)必须实施了卖淫、嫖娼的行为。至于实际是否已造成他人染上性病的结果,不影响本罪的成立。行为人通过其他方式(如通奸等)将性病传播给他人的,不构成本罪。
(三)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明知”:
1、有证据证明曾到医院就医,被诊断为患有严重性病的;
2、根据本人的知识和经验,能够知道自己患有严重性病的;
3、通过其他方法能够证明被告人是“明知”的。
九、对《决定》中提到的“他人”、“多人”、“多次”应当怎样理解?
(一)组织、协助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中的“他人”,主要是指女人,也包括男人。
(二)《决定》和本《解答》中的“多人”、“多次”的“多”,是指“三”以上的数(含本数)。
十、如何理解《决定》的时效问题?
(一)对在《决定》公布施行后发生的案件,依照《决定》的规定办理。对在《决定》公布施行前发生、公布施行后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案件,依照刑法第九条规定的原则办理。
(二)本《解答》发布后,对应当按照《决定》处理的案件,适用本《解答》。《决定》公布施行前已处理的案件和本《解答》发布前已按《决定》处理的案件,不再适用 本《解答》。
(三)鉴于《决定》对刑法第一百四十条和第一百六十九条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第一条第6项的规定已进行修改、补充,对《决定》公布施行后依照《决定》处理的案件,在诉讼文书中不再引用上述有关条文。



1992年12月11日

营口市计划生育暂行规定(已废止)

辽宁省营口市人民政府


营口市计划生育暂行规定


(1998年10月13日市人民政府发布营政发[1998]43号)

第一条 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辽宁省计划生育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居住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的我国公民和离开我市而常住户口在我市的我国公民,均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市、市(县)区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是所辖行政区域内计划生育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规定的贯彻实施。

第四条 各级政府须将人口计划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每年9月底前要根据居上级政府下达的人口计划和本地区实际情况,编制出本地区下年度人口计划。

第五条 各基层组织要及时制定出本单位符合生育条件的育龄妇女的生育计划,经过批准生育的,要将指标落实到人,并张榜公布。

第六条 凡符合生育条件要求生育的,要及时申领《生育证》。一孩《生育证》由女方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部门审批办理。政策允许的二胎《生育证》由市或市(县)、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审批办理。

第七条 审批办理二胎《生育证》必须符合《辽宁省计划生育条例》第八条规定,同时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农村的夫妇,其所在村必须达到计划生育合格村标准;

(二)婴母年龄必须符合规定标准;

(三)已签订结扎保证书(须公证);

(四)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已全部交回(须有正式收据)。

第八条 已领取二胎《生育证》人员在办理农转非手续时,其《生育证》继续有效;未领取二胎《生育证》人员,其《准孕通知单》作废。

第九条 凡有生育能力的夫妇必须按照计划生育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取一种有效的节育措施。

第十条 计划外怀孕者(包括因措施失败而怀孕的)必须在十周内中止妊娠。

第十一条 严格实行婚前医学检查制度,男女双方在办理婚姻登记时,必须持有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否则,不予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 妊娠妇女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中止妊娠:

(一)有血友病家施史或男方患有血友病的;

(二)生育过严重缺陷儿的;

(三)经遗传学检查胎儿发育不正常的;

(四)羊水过多或过少的;

(五)患有地方性克汀病,孕前未经指定保健医疗单位应用药物进行预防的;

(六)男女一方患有性病未治愈的。

第十三条 为育龄夫妇施行节育手术,必须由持有省统一印发的节育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的医务人员在具备手术条件的单位进行,严禁个体诊所或无证人员施行各种节育手术。

第十四条 各种节育手术要严格执行省规定的收费标准,用药必须合理,检查项目要严格控制。

第十五条 严禁任何卫生、医疗单位和个人做胎儿性别鉴定。

第十六条 避孕药具实行计划发放、计价调拨的管理办法,严禁把避孕药具改制它用;经销避孕药具,需经市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许可证,再依法办理其他有关手续。

第十七条 对晚婚、晚育和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妇,其奖励和照顾,要严格按省有关规定予以兑现。参加社会保险,并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退休职工,其优待政策由原单位负责兑现。经劳动部门批准录用的计划内临地工、季节工、合同工等,在计划生育各项政策上按在职职工对待。

第十八条 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各项奖励假(并发症除外),在规定的休息期间内按出全勤对待,享受在岗职工待遇。

第十九条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所有单位都必须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各项政策(包括独生子女奖励费、托幼费、计划生育“四术”费,并发症治疗管理费等),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从1997年10月1日起,城镇户口的,每月10元,农村户口的,每月5至10元或者给予相应待遇。

第二十条 因长效节育措施失败而自愿采取补救措施的,由所在单位发给营养补助费。人工流产的,补助30元;加期以上引产的,补助50元。

第二十一条 对未到晚婚年龄而结婚的,应动员其实行晚育。

第二十二条 凡未经批准生育的,为计划外生育。对计划外生育的夫妇要分不同情况征收计划外生育费:

(一)女方年龄不足二十周岁零九个月生育的,为早育;未达到规定生育年龄生育的,为抢生。对早育、抢生的,征收1000元至5000元计划外生育费。

(二)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多生育的,为超生。对第二个孩子属于超生的,征收5000元至5万元计划外生育费;第三个孩子以上属于超生的,征收1万元至10万元计划外生育费。

第二十三条 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落实节育措施的,按日处以1元至10元罚款,直至采取节育措施止。

第二十四条 计划外怀孕后未在规定的期限内终止妊娠的,按日处以20元至50元罚款,直至终止妊娠止。

第二十五条 对编取、伪造、涂改、出卖《生育证》的,除《生育证》作废外,处以500元至1000元罚款,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对出具与计划生育有关的假诊断、假证明、假化验单、假报告和私自发给生育证的,每例处以500元至1000元罚款;造成计划外生育的,每例处以1000元至2000元罚款,并没收全部违法所得。

第二十七条 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当事人、责任者及其单位,每例分别处以1000元至2000元罚款,并没收全部违法所得。

第二十八条 对擅自进行节育吻合手术或者非法国他人摘以宫内节育器的责任者,每例处以1000元至3000元罚款,并没收全部违法所得。

第二十九条 对没有省印发的节育技术合格证的医务人员擅自进行节育手术的,每例处以500元至1000元罚款,并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对受术者造成意外伤害的,应当承担全部医疗费用,并补偿直接经济损失。

第三十条 对未经市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核发许可证而经销避孕药具的,处以2000元5000元罚款,并没收全部违法所得。

第三十一条 对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弄虚作假、瞒报统计数字的直接责任者,每例罚100元至500元,取消个人或者单位的荣誉称号。

第三十二条 对计划外怀孕后外流躲藏的,派人寻找的交通费、差旅费、人工费由当事人负担。

第三十三条 对计划外怀孕和超生的职工,在未采取补救措施和兑现处罚政策前,不得开除,如开除要追究其工作单位和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第三十四条 外地来我市从事劳务活动的育龄妇女,用工单位应验证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查验证明》。如招用后出现计划外生育,对用工单位征收当年经费或税后留利5‰的计划外生育费,但收费额最低不能少于5000元,并追究用工单位代表人及有关领导的责任。

本地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出现超生的,按《辽宁省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流动人口中的孕妇,必须持有户口所在地批给的《生育证》,无证者按计划外怀孕处理。

第三十六条 容留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的房主、国营或个体旅社,有责任监督生育行为。如发现怀孕的,要及时当地居民委员会或街道办事处,并配合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如发现怀孕或超生不及时报告的,对房主、国营或个体旅社等,处以1000元罚款。

第三十七条 对计划外生育的夫妻除给予经济处罚外,在如下方面将给予限制;

(一)1974年1月1日以后未经批准生育第3胎和1980年10月3日以后未经批准生育第2胎,造成在生活或住房困难的职工不能享受困难补助和以人口为由要求扩大碓房面积;农民不能享受社会救济和以人口为由要求增加宅基地。

(二)以早育或属事实婚姻生育的,除按计划外生育给予经济处罚外,职工产期休息时停发工资,不发生育费,生育中的一切医疗费用自理,在发给《生育证》前妇女托幼费自理。

(三)对于超生的,职工产期休息时不发工资,生育中的一切医疗费用自理,其超生的子女不得享受直系亲属劳保医疗待遇,托幼费全部自理,农村超生人口十四周岁前不分给自留地、口粮田。

第三十八条 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处以的各项罚款,除农村特困户允许分期缴纳外,其余一律实行一次性缴纳。对个人的各项罚款,由乡镇、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部门睡取;对单位的罚款,由上一级计划生育部门收取。

第三十九条 对公民罚款1000元以上、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罚款1万元以上,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处罚决定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收缴罚款时,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罚款收入须上缴同级财政,纳入预算外资金管理。

第四十条 各级政府要加强基层计划生育队伍建设。所在单位必须配备专人负责计划生育日常工作,计划生育管理人员要相对稳定,并享受计划生育岗位津贴。

第四十一条 对各类下岗育龄妇女,各单位必须主动与其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联系,明确管理责任,办理交接手续。

第四十二条 计划生育工作实行法定代表人责任制度,对没有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生育工作指标的地区和单位,除按规定给予经济处罚外,还要给予黄牌警告,不得评为综合性先进单位,有关领导不得评为先进个人。

第四十三条 对侮辱、殴打、威胁从事计划生育的工作人员或以其它方式阻碍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下常工作的,由公安、司法机关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四十四条 各级政府和扶贫部门要把扶贫工作与计划生育紧密结合起来。

第四十五条 对执行本规定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七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市政府发布的《营口市计划生育工作暂行规定》(营政发[1993]49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