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报告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3:07:12   浏览:806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报告的通知

国务院


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报告的通知
1993年5月17日,国务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
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同意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报告》,现转发给你们试行。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适当调整设市标准,对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认真总结设市工作的经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搞好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中小城市。已经设市和拟设市的
地方,都要十分重视农村工作,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以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新的设市标准由民政部负责解释。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1996年5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70号发布,1998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修正,2002年6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第2次修正)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防御和减轻地震对工程建设和城市建设的破坏,保障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小区划、场地震害预测、场址及周围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
  第三条 自治区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地震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四条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可不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依照《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所规定的烈度值确定抗震设防标准。
  第五条 下列工程和区域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一)抗震设防要求高于国家地震烈度区划图设防标准的重大工程、特殊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
  (二)位于地震烈度分界线两侧各8公里区域内的新建工程;
  (三)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
  (四)占地范围较大、跨着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城市和大型厂矿企业以及新建设开发区。
  第六条 凡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包括地震安全性评价内容,工程建设总体规划要符合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要求。
  第七条 按照本办法规定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建设项目,没有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有关部门在审批项目时,不得办理批准手续。
  第八条 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持有国家或者自治区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地震安全性评价许可证书》,并按照证书级别及规定的评价范围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
  第九条 凡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单位在自治区内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必须经自治区或者盟市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资格验证并办理任务登记手续后,方可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第十条 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执行国家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
  第十一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需经自治区地震安全性评定专业委员会审定,并由自治区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提交建设、设计单位使用。未经自治区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无效。
  国家特殊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经自治区地震安全性评定专业委员会初审合格后,由自治区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家烈度评定委员会审定。
  第十二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收费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或者提高收费标准。
  第十三条 没有按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而擅自动工兴建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建议主管部门和监察部门给予建设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第十四条 无许可证或者超越许可证规定评价范围以及不按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评价报告无效,返还收取的评价费用,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五条 擅自增加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的,由当地物价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青岛市企业招聘职工暂行办法

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


青岛市企业招聘职工暂行办法
市政府



第一条 为规范企业用工,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职工,指企业招聘录用的各类从业人员。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镇企业。

第四条 企业招聘职工,应当坚持先城镇、后农村,先本地、后外地和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的原则。

第五条 企业从所在城镇的非农业人口中招聘职工有权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自主确定招聘录用职工的时间、条件、数量和用工形式。
城镇企业招聘使用外来劳动力,除应遵守本办法规定外,还应当遵守《青岛市城镇单位招聘使用外来劳动力管理办法》的规定。

第六条 企业招聘职工应当拟定招聘广告(简章),经劳动行政部门委托的市或区(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审查后,向社会公布。审查内容包括,企业有无合法营业执照、用工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有无支付工资的能力、使用外来劳动力是否经批准以及广告(简章)内容是否属实等。
未经劳动行政部门委托的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审查的招聘广告(简章),企业不得向社会公布,新闻单位不予刊登、播发。

第七条 企业招聘职工应当通过职业介绍机构组织招收。

第八条 企业招聘技术工种(岗位)职工,应当遵循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优先录用专业对口的大中专毕业生、取得技术等级证书的职业技术学校或技工学校毕业生,以及经过就业前培训的结业生。专业对口人员不足时,应当在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协调下,先招培训生,组织定向培训
,培训期满考核合格后再办理招聘手续。

第九条 各类求职者均应持相应的证书进入劳动力市场择业:大中专毕业生持毕业证书,经过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毕(结)业人员及城镇待业人员持劳动就业服务机构颁发的《求职证》,享受失业保险的失业人员持《待业保险手册》,外来劳动力持《身份证》和《务工许可证》。

第十条 企业应当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接收退出现役军人的第一次就业。
除不适合妇女从事劳动的工种和岗位外,企业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招聘录用妇女或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和条件。
企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本市有关规定安置残疾人就业。

第十一条 企业录用职工后,应当在一个月内持有关证件、录用材料和《招聘职工登记表》,到市或区(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办理录用手续。对符合规定的,加盖职业介绍专用章,同时收回被录用人员的《求职证》或《待业保险手册》。企业凭经劳动就业服务机
构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验证的《招聘职工登记表》办理劳动合同鉴证、社会保险和户、粮关系迁移等手续。
企业应当以被录用人员的《招聘职工登记表》、政审材料、体检表、考试考核成绩等资料建立职工档案。

第十二条 企业应当与职工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劳动合同。

第十三条 企业聘用职工,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应当包括在劳动合同期内。试用期限由企业根据下列规定确定:
(一)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内的,试用期不超过1个月;
(二)劳动合同期限超过1年不足5年的,试用期不超过3个月;
(三)劳动合同期限5年以上的,试用期不超过6个月。
在试用期内,被录用人员被证明不符合招聘条件的,企业可解除劳动合同;被录用人员可随时通知企业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四条 劳动行政部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企业招聘职工进行监督检查。对擅自招用外来劳动力,使用童工、拒绝接收退役军人和招聘中歧视妇女、残疾人,以及不按国家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和进行劳动合同鉴证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改正,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
罚。

第十五条 企业招聘职工广告(简章)不经劳动行政部门委托的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审查即向社会公布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处以500元至1000元罚款。
企业录用职工后,不按规定办理录用手续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补办手续,并对用工单位按每招用一人处以100元至200元罚款。

第十六条 劳动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干涉企业用工自主权,不依法履行对企业招聘录用职工监督检查职责的,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当事人对劳动行政部门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据《行政复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八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驻青部队招聘录用工人,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由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4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