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武汉市广告管理实施办法》等行政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2:23:49   浏览:896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武汉市广告管理实施办法》等行政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武汉市广告管理实施办法》等行政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武汉市人民政府



《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武汉市广告管理实施办法〉等行政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已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市人民政府对1949年至1996年我市发布的行政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现决定对《武汉市广告管理实施办法》等46件行政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予以废止。

附件:

废止行政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目录
----------------
-----------------------------------
| 序| | |
| | 名 称 | 字 号(发布时间) |
| 号| | |
|--|---------------|--------------|
| | |市人民政府第3号令 |
|1 |武汉市广告管理实施办法 | |
| | |(1989年4月发布) |
|--|---------------|--------------|
| | |市人民政府第11号令 |
|2 |武汉市统计管理实施办法 | |
| | |(1989年8月发布) |
|--|---------------|--------------|
| | |市人民政府第12号令 |
|3 |武汉市犬类管理规定 | |
| | |(1989年8月发布) |
|--|---------------|--------------|
| |武汉市城镇房地产纠纷仲裁暂 |市人民政府第17号令 |
|4 | | |
| |行办法 |(1989年12月发布) |
|--|---------------|--------------|
| | |市人民政府第18号令 |
|5 |武汉市非军用枪支管理规定 | |
| | |(1989年12月发布) |
|--|---------------|--------------|

| | |市人民政府第23号令 |
|6 |武汉市城镇暂住人口管理规定 | |
| | |(1990年7月发布) |
|--|---------------|--------------|
| |武汉市施工渣土清运管理暂行 |市人民政府第24号令 |
|7 | | |
| |规定 |(1990年9月发布) |
|--|---------------|--------------|
| | |市人民政府第28号令 |
|8 |武汉市烟草专卖管理办法 | |
| | |(1990年11月发布) |
|--|---------------|--------------|
| | |市人民政府第34号令 |
|9 |武汉市通信设施管理办法 | |
| | |(1991年3月发布) |
|--|---------------|--------------|
| | |市人民政府第60号令 |
|10|武汉市社会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 |
| | |(1992年10月发布) |
|--|---------------|--------------|
| | |市人民政府第62号令 |
|11|武汉市邮政通信管理办法 | |
| | |(1992年10月发布) |
|--|---------------|--------------|
| |武汉市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 |市人民政府第65号令 |
|12| | |
| |理办法 |(1993年2月发布) |
|--|---------------|--------------|
| | |市人民政府 |
|13|武汉市环境噪声管理暂行规定 | |
| | |武政〔1984〕43号 |
-----------------------------------

--------------------------------
|
废 止 原 因 |
|
-------------------------------|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4年10月27日公布《中华人民共 |
|
和国广告法》 |
-------------------------------|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6年5月15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 |
国统计法》,省人大常委会于1994年12月2日公布《湖北 |
省统计管理条例》 |
-------------------------------|
市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12月22日公布《武汉市限制养 |
|
犬规定》 |
-------------------------------|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4年8月31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 |
|
国仲裁法》 |
-------------------------------|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6年7月5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 |
|
国枪支管理法》 |
-------------------------------|
市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12月20日公布《武汉市暂住人 |
|
口管理条例》 |
-------------------------------|
市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5月1日公布《武汉市城市市容 |
|
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
-------------------------------|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1年6月29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 |
|
国烟草专卖法》 |
-------------------------------|
市人大常委会于1997年2月15日公布《武汉市电信管理 |
|
条例》 |
-------------------------------|
国务院于1994年2月26日公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 |
|
部于1994年8月29日公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
-------------------------------|
市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12月28日公布《武汉市邮政通 |
|
信条例》 |
-------------------------------|
市人大常委会于1994年7月9日公布《武汉市农民承担 |
|
费用和劳务管理实施办法》 |
-------------------------------|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6年10月29日公布《中华人民共 |
|
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
--------------------------------

-----------------------------------
| 序| | |
| | 名 称 | 字 号(发布时间) |
| 号| | |
|--|---------------|--------------|
| |武汉市防治环境新污染暂行规 |市人民政府 |
|14| | |
| |定 |武政〔1984〕43号 |
|--|---------------|--------------|
| |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贯彻《国务 |市人民政府 |
|15|院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环境 | |
| |管理规定》的通知 |武政〔1984〕103号 |
|--|---------------|--------------|
| |武汉市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试 |市人民政府 |
|16| | |
| |行办法 |武政〔1985〕125号 |
|--|---------------|--------------|
| |武汉市资金拆借小市场管理办 |市人民政府 |
|17| | |
| |法 |武政〔1987〕77号 |
|--|---------------|--------------|
| | |市人民政府 |
|18|武汉市私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 | |
| | |武政〔1987〕121号 |
|--|---------------|--------------|
|19|市人民政府关于对通过江汉一、二|市人民政府 |
| |桥的机动车辆征收通过费的通告 |武政〔1988〕32号 |
|--|---------------|--------------|
|20|市人民政府关于严厉查禁淫秽 |市人民政府 |
| |出版物的通知 |武政〔1988〕79号 |
|--|---------------|--------------|

|21|市人民政府关于征收购买专项 |市人民政府 |
| |控制商品附加费的通知 |武政〔1988〕91号 |
|--|---------------|--------------|
|22|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预 |市人民政府 |
| |算外资金管理的通知 |武政〔1988〕92号 |
|--|---------------|--------------|
|23|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路交通 |市人民政府 |
| |规费征收工作的通告 |武政〔1989〕64号 |
|--|---------------|--------------|
| |市人民政府关于严厉查禁取缔 |市人民政府 |
|24|和坚决打击卖淫嫖娼等违法犯 |1989年12月1日 |
| |罪行为的通告 |发布 |
|--|---------------|--------------|
|25|市人民政府关于严厉惩处经销 |市人民政府 |
| |伪劣商品责任者的通告 |武政〔1990〕5号 |
|--|---------------|--------------|
|26|市人民政府设立宏观调控基金 |市人民政府 |
| |的通知 |武政〔1990〕8号 |
|--|---------------|--------------|
|27|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随地吐痰 |市人民政府 |
| |乱倒垃圾乱扔废弃物的通告 |武政〔1990〕52号 |
|--|---------------|--------------|
|28|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市区禁止饲 |市人民政府 |
| |养家禽家畜的通告 |武政〔1990〕69号 |
|--|---------------|--------------|
|29|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台球、电子 |市人民政府 |
| |游戏机娱乐活动场所管理的通告 |武政〔1991〕8号 |
|--|---------------|--------------|

|30|市人民政府关于清查空闲公有 |市人民政府 |
| |住房的通告 |武政〔1991〕21号 |
|--|---------------|--------------|
| |市人民政府关于严禁客运出租 |市人民政府 |
|31|汽车司机滥收费和非法经营汽 |1991年9月11日 |
| |车客运业务的通告 |发布 |
|--|---------------|--------------|
|32|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空闲住房 |市人民政府 |
| |管理工作的通知 |武政〔1991〕88号 |
|--|---------------|--------------|
|33|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个体饮食、 |市人民政府 |
| |食品经营户卫生管理的通告 |武政〔1992〕23号 |
|--|---------------|--------------|
|34|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路征费 |市人民政府 |
| |稽查工作的通知 |武政〔1992〕34号 |
|--|---------------|--------------|

|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家畜 |市人民政府 |
|35| | |
| |定点屠宰管理的通告 |武政〔1992〕69号 |
|--|---------------|--------------|
| | |市人民政府 |
|36|武汉市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 | |
| | |武政〔1993〕17号 |
|--|---------------|--------------|
|37|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外来暂住 |市人民政府 |
| |人口管理的通知 |武政〔1994〕49号 |
|--|---------------|--------------|
|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由市环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38|保、公安局关于对机动车污染排 |武政办〔1987〕226号 |
| |放物加强治理的通知 | |
|--|---------------|--------------|
|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城管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39|办关于搞好市容和交通秩序的 |武政办〔1987〕241号 |
| |请示 | |
-----------------------------------

--------------------------------
|
废 止 原 因 |
|
-------------------------------|
|
同上 |
|
-------------------------------|
|
时效已过 |
|
-------------------------------|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3年9月2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 |
|
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
-------------------------------|
|
时效已过 |
|
-------------------------------|

国务院于1988年6月25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 |
|
业暂行条例》 |
-------------------------------|
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发《市人民政府关于机动车辆通过武汉 |
长江二桥等桥缴纳通行费问题的通知》(武政〔1995〕52号) |
-------------------------------|
国务院于1997年2月1日公布《出版管理条例》 |
|
-------------------------------|
省人民政府于1993年6月11日公布《湖北省控制社会集 |
团购买力管理办法》 |
-------------------------------|
省人民政府于1994年1月26日公布《湖北省预算外资金 |
管理办法》 |
-------------------------------|

省人大常委会于1996年11月22日公布《湖北省公路规 |
费征收管理条例》 |
-------------------------------|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1年9月4日公布《全国人民代表 |
|
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 |
-------------------------------|
市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5月1日公布《武汉市禁止生产 |
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条例》 |
-------------------------------|
时效已过 |
|
-------------------------------|
市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5月1日公布《武汉市城市市容 |
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
-------------------------------|
同 上 |
|
-------------------------------|
市人大常委会于1994年9月22日公布《关于禁止营业性 |
电子游戏机娱乐场所对未成年人开放的决定》 |
-------------------------------|
市人大常委会于1993年2月13日公布《武汉市房产管理 |
条例》 |
-------------------------------|

|
时效已过 |
|
-------------------------------|
市人大常委会于1993年2月13日公布《武汉市房产管理 |
条例》 |
-------------------------------|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10月30日公布《中华人民共 |
和国食品卫生法》 |
-------------------------------|
省人大常委会于1996年11月22日公布《湖北省公路规 |
费征收管理条例》 |
-------------------------------|

市人民政府于1995年3月16日另行制发《武汉市人民政 |
府关于整顿本市城区社会家畜屠宰市场的通告》(武政 |
〔1995〕20号) |
-------------------------------|
市人大常委会于1994年10月23日公布《武汉市宗教活 |
|
动场所管理办法》 |
-------------------------------|
市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12月20日公布《武汉市暂住人 |
口管理条例》 |
-------------------------------|
|
时效已过 |
|
-------------------------------|
执法主体已调整,所规范的内容已由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
|
替代 |
--------------------------------

-----------------------------------
| 序| | |
| | 名 称 | 字 号(发布时间) |
| 号| | |
|--|---------------|--------------|
|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公安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40|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治安联防纠 | |
| |察队建设的请示 |武政办〔1987〕246号 |
|--|---------------|--------------|
| |武汉市私营企业登记管理实施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41| | |
| |办法 |武政办〔1988〕145号 |
|--|---------------|--------------|
|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治安联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42| | |
| |防纠察队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 |武政办〔1988〕156号 |
|--|---------------|--------------|
|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农作物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43| | |
| |种子管理问题的通知 |武政办〔1989〕267号 |
|--|---------------|--------------|
|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治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44| | |
| |安联防工作的通知 |武政办〔1990〕41号 |
|--|---------------|--------------|
|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建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45|委拟订的加强城区街道办事处城 | |
| |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武政办〔1991〕77号 |
|--|---------------|--------------|
|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环卫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46|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施工渣 | |
| |土清运管理报告的通知 |武政办〔1993〕188号 |
-----------------------------------

--------------------------------
|
废 止 原 因 |
|
-------------------------------|
|
时效已过 |
|
-------------------------------|
国务院于1988年6月3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 |
人登记管理条例》,于1994年6月24日公布《中华人民共 |
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
-------------------------------|
|
时效已过 |
|
-------------------------------|
市人大常委会于1996年2月21日公布《武汉市实施〈中 |
|
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办法》 |
-------------------------------|
|
时效已过 |
|
-------------------------------|
市人大常委会于1997年8月14日公布《武汉市街道办事 |
|
处条例》 |
-------------------------------|
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发《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本市城区施工 |
|
渣土清运管理的通告》(武政〔1996〕58号 |
--------------------------------



1998年2月26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果洛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


果洛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0年5月13日果洛藏族自治州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0年7月30日青海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改善江河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生态环境保护,是指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治理和建设。
第三条 在自治州行政区域内从事与生态环境有关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保护生态环境,应尊重生态系统内部的规律,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在自治州境内进行经济建设和资源开发,实行先评价后开发、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制度,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协调。
第五条 自治州、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地方财力逐年增加投入,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国家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广泛深入宣传国家在治理西部生态环境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大力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鼓励和支持生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开
发和推广。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牧业、水利、国土资源和卫生、交通、城建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行使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权,共同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制止和举报。
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保护与治理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积极组织力量,实施江河源头地区造林绿化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努力改善江河源区生态环境。
第十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鼓励州内外地方、集体、个人以及其他组织,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大力兴办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事业。
第十一条 凡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资源开发和生产建设项目,必须执行下列规定:
(一)开发、建设单位提交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应有生态评价和对策的内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当征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制定并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否则,不得施工或组织生产。
(三)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四)在修路、开矿、兴修水利、电力工程和其他开发建设项目时,所排弃的剥离表土、矸石、尾矿、废渣、砂石等,不得在专门存放地以外的区域倾倒。
第十二条 凡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领取排污许可证,并执行国家及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依法保护森林、草原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以及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的林草植被。
加快建设扎陵湖、鄂陵湖、阿尼玛卿山、年保叶什则山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江河源头地区湿地和珍稀野生动物物种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其他需要保护的区域的保护工作,在上述区域内,不得修建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设施。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玛柯河、多柯河、尕柯河至羊玉断面等天然林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全面停止一切天然林采伐,关闭林区木材市场,冻结征占用林地,禁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
禁止在有林地、乔木灌木林地、苗圃地,以及河谷地带的宜林地上非法开垦、采金、采砂石、采矿等活动。
在实施重点林区生态工程时,应大力推行个体承包的方式,组织农牧民参加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管护,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在条件适宜地区积极开展人工造林种草,扩大森林植被覆盖面积。
第十五条 江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实行以生物措施为主的综合治理,现有耕地逐步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林草植被。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快草原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人工种草、封山(滩)育草,综合治理“黑土滩”,草场实行划区(片)轮封轮牧,遏止草场退化。
坚持立草为业,科学养畜,调整畜群结构,实行以草定畜,促进草场资源合理利用和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禁止非法开垦草原,禁止在草原上采金、挖草皮、掘壕沟。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防治草原鼠、病、虫灾害和森林病虫害,并健全和完善预测、预报和预防、监测机制。
禁止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和销售鹫、鸢、雕、猫头鹰、沙狐、赤狐、黄鼬等草原鼠类和农作物害虫天敌。
第十八条 牧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协同牧区能源行政主管部门推广新能源利用技术,指导城乡居民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清洁能源。

第三章 污染防治
第十九条 对生态环境有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等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二十条 牧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牧民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微生物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推广配方施肥技术。
第二十一条 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鼓励农牧业生产者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药品。
禁止经营、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或撤销登记的灭虫、灭鼠药品。
第二十二条 向草原灌溉渠道和渔业水体排放工业废水或者城镇污水者,必须保证灌溉引水点和渔业水体的水质符合水质标准。
禁止向江河、湖泊等水体倾倒垃圾、油类、有毒废液和含有病原体的废水;禁止在人畜饮水水体及周围地区浸泡或者清洗装贮油类、有害有毒污染物的器具、包装物和车辆。
第二十三条 各城镇应当在适当地点设立垃圾堆放场,实行垃圾回收填埋制度,防止造成生态环境污染。
各地举办赛马会、物资交流会等活动或开展旅游事业,举办单位或有关部门必须集中收集、处理垃圾、防止“白色污染”和水体污染。
第二十四条 专业从事牲畜屠宰和畜产品加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牲畜粪便、废水和其他废物进行综合利用。对因病死亡和染疫畜禽及其产品由动物防疫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二次污染与危害。
第二十五条 因受污染而危害人畜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应划为污染整治区,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污染单位和个人限期治理。
污染整治区的划定及治理办法,由自治州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州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六条 因发生污染事故或者其他原因排放污染物,造成生态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紧急措施,排除或者减轻污染危害,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个人,并报告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受调查处理。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牧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定期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
第二十八条 加强对淘金、采金、选金等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管理和监督。禁止个体淘金;对国有和有组织的集体采金活动,应当划定采金区域,制定矿山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强制性措施,监督其恢复植被。
第二十九条 环境保护、牧业、林业、水利、渔业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管辖范围的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情况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实物和资料。
发生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事故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条 跨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防治工作,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或者由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作出决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1000元~5000元的罚款;
(一)开发、建设项目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
(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未按经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的规定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的;
(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修建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设施的。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办有关手续,并可处以1000元~5000元的罚款;
(一)未经申报登记领取排污许可证,擅自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的;
(二)在开发、建设中违法倾倒表土、矸石、尾矿、废渣、砂石的;
(三)向江河、湖泊等水体倾倒垃圾、油类、有毒废液和含有病原体的废水,或在人畜饮水水体及周围地区浸泡或者清洗装贮油类、有害有毒污染物的器具、包装物和车辆的。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有关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盗伐国有天然林区林木的;
(二)采伐或砍挖天然乔木、沙生植物的;
(三)在乔木灌木林地、苗圃地以及国家规划的宜林地上非法开垦、采金、采砂石、采矿等活动的。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由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草源法》、《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细则》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由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或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并可处实物价值5~10倍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经营、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或撤销登记的农药的、由牧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经营和使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并处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限期改正;逾期未改的,由县级人民政府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该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并可处以50元~100元的罚款。
违反第二款规定的,责成举办单位负责清理,直至恢复原状,并可处以1000元~5000元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的,超出划定区域违法采金,或在采金过程中未采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采金结束后未采取措施恢复原貌的,由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负有直接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排除危害,治理恢复;造成损失的,赔偿损失;造成重大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人身伤亡等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情节轻微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自治州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


(2000年7月30日青海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青海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批准《果洛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由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2000年7月30日
张守文 北京大学法学院 教授

四、分配结构调整的财税法理论提炼

分配结构的财税法调整,需要有理论的指导和支撑,需要体现相应的理念和价值追求,以确保分配结构调整与财税法制度建构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内在一致性。为此,财税法理论应当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即分配理论,[1]以及更为具体的有关分配结构调整的理论。但从总体上说,以往的财税法研究对此几乎未予关注,因而需要结合前面的有关探讨,结合财税法的制度实践,进一步提炼财税法领域的分配理论,以及更为具体的分配结构调整的理论。事实上,在财税法的分配理论中,分配结构调整理论是核心,因为整个财税法的制度安排或制度调整,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围绕分配结构的调整展开的,由此视角可以对整个财税法的理论和制度进行考察和解析。

结合前面的理论探讨与现实的制度实践,可以提炼出财税法理论中的分配理论,作为分配结构调整的财税法理论基础,具体包括关联理论、功用理论、目标理论、适度理论、系统理论、范畴理论,等等。现分别简析如下:

第一,关联理论强调,分配与制度的关联以及分配结构与财税法调整的关联,是运用财税法调整分配结构的重要基础;没有上述关联,财税法的调整就不可能影响分配结构。如前所述,财税法规定的大量分配制度,对分配结构的形成和变革具有重要影响;同时,财税法对于各类主体收益分配权的配置,会直接决定分配结构的合理性。要优化分配结构,就必须在财税法上合理地配置收益分配权。关联理论着重解决的是“对分配结构进行财税法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问题,强调要不断优化财税法上的收益分配权配置。

第二,功用理论强调,财税法对分配结构调整具有特殊功用。前面的探讨表明,对于分配结构的调整,不同类型法律的功用各不相同:传统法对于初次分配的调整功用往往更大;而现代法对于再分配的调整功用则更为突出。若从宏观调控角度把财税法归入经济法,则其解决再分配问题的功用更引人注目。此外,由于财税法的调整同样会影响初次分配的相关要素,因而其对于初次分配的功用不可忽视。在分配结构的调整方面,财税法的功用更为特殊,作用的空间更为广阔。

第三,目标理论强调,财税法作为典型的分配法,其主要目标就是通过规范分配行为、保障分配权益,来实现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的效益,保障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从而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而分配结构的调整,同样应当有助于提高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的效益,保障和促进公平与正义,推进经济稳定增长与社会和谐稳定。可见,分配结构的调整应当与财税法的调整目标保持一致。

财税法的目标既与其前述的功用直接相关,也与财税法的特定价值密不可分。诸如公平、效率、秩序、正义等价值,对于分配结构调整同样非常重要。通过财税法的有效调整,实现分配结构的优化,应当更加有助于增进分配公平,提高分配效率,保障分配秩序,从而实现分配正义。

第四,适度理论强调,分配一定要适度,要“成比例”。亚里士多德在谈到分配的公正时认为,“公正必定是适度的、平等的”,强调“分配的公正在于成比例,不公正则在于违反比例”。[2]分配结构的调整,与宪政理论、人权理论、宏观调控理论等直接相关,无论基于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基本人权,还是基于保障调控实效的考虑,财富或收入的分配都必须适度,尤其不能给国民造成不应有的侵害,应当努力把对国民的影响降到最小。

适度理论中还蕴含着一些指导分配结构调整的重要思想。例如,基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定位,政府不能与民争利,其收入能够满足公共物品的提供即可,而无需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占比过高。此外,在国家征收比例方面,要实现“富国裕民”或“民富国强”的目标,就必须真正“裕民”,实现“民富”,国家在财富的征收方面就不能伤及“财税之本”。依据著名的“拉弗曲线”(Laffer Curve)所体现的“拉弗定律”,一国课税必须适度,不能税率过高,更不能进入课税禁区,必须使税负合理,以涵养更多的税源。从制度实践来看,体现这一重要思想的美国《1986年税制改革法》,[3]为世界范围内的税法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路。我国有关“宽税基、低税率”的主张甚多,其实就是适度思想的体现。类似地,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形成的“半数原则”,[4]强调私有财产应以私用为主,其负担的税收不应超过其应有或实有收益的“半数”,以更好地保障私人产权。在这一过程中,确立良性的“取予关系”非常重要,[5]它是国家与国民之间良性互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政府合法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

适度理论与上述的目标理论也密切相关,它强调在实现目标的手段方面,无论是分配结构的调整,还是财税法的调整,都应当强调适度;只有分配适度,才能实现公平、公正,才能形成良好的分配秩序,各类主体及其行为才可持续。

第五,系统理论强调,分配问题非常复杂,无论是对分配结构的调整,还是通过财税法来解决分配问题,都需要从整体上系统地考虑。事实上,财税法解决分配问题,需要财税法内部各类制度的配套;同时,要全面解决分配结构的调整问题,财税法仍有很大局限性,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法律结构,实现分配结构与财税法自身结构的“双重调整”,[6]加强与其他相关法律制度的协同,以更好地规范分配关系,形成良好的分配秩序。

此外,系统理论还强调,财税法上的收益分配权配置,直接影响相关的分配结构,以及财税法的调整功能,因此,必须关注收益分配权结构的合理性,并对相应的财权或税权结构进行动态调整,以更好地实现财税法系统的功能。

第六,范畴理论强调,财税法中的大量制度都是在规定分配主体、分配行为、分配权利、分配义务、分配责任,并通过这些分配制度的安排,来解决分配问题,防止分配失衡,确保分配秩序,实现分配公平和分配正义,从而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分配”范畴。这些范畴对于构建财税法学较为系统的分配理论非常重要。与此同时,通过构建分配范畴体系,可以重新审视整个财税法和财税法学,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财税法是分配法”以及为什么“分配是贯穿整个财税法学的重要线索”,等等。

以上只是对分配结构调整影响较大的几类重要分配理论的简要解析,其实,上述理论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不仅对分配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完善现行的财税法制度,推进分配结构的优化,亦具有重要价值。为此,有必要结合上述理论,探讨针对各类现实分配问题的财税法调整问题。

五、针对现实分配问题的财税法调整

调整分配结构,促其不断优化,应着力解决宏观上的分配结构失衡问题,以及现实中突出存在的分配差距过大、分配不公等分配问题。为此,需要针对上述各类问题,结合上述的分配理论,调整财税法的内部结构,改变不合理的权利配置,全面推进财税法具体制度的完善,实现财税法的有效调整。

(一)针对分配结构失衡问题的财税法调整

分配结构的失衡,是财税法调整应予解决的重大问题。财税法的制度完善,尤其应针对重要的、特殊的分配结构来展开。例如,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主体所构成的“三者结构”历来备受重视;同时,高收入者、中等收入者、低收入者所构成的“三者结构”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针对这两类“三者结构”,在财税法上应当合理界定各类主体的收益分配权,并在制度设计上予以公平保护。

如前所述,近些年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以及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都相对偏低。这“两个比重”偏低的问题,作为分配结构失衡的重要体现,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国在2007年10月就提出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近几年来,“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两个比重,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已成为普遍共识,并已被列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如何提高“两个比重”,既是分配结构调整的重要使命,也是财税法调整的重要目标。

1.居民收入占比过低的财税法调整

针对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比过低的问题,应当在财税法的调整方面作出诸多重要安排,通过多种影响再分配的法律手段,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的数额,以及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

在提高居民收入数额方面,可用的财税法手段颇多。例如,通过实施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财政补贴、社会保障方面的数额,可使居民收入得到提升,真正做到“用之于民”;通过各类税法制度的调整,可适当降低居民的税负水平,真正做到“多予少取”,从而在实质上扩大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等。

在提高居民收入数额的同时,尚需通过财税法的调整,在整体上提高居民收入的占比。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财政收入连年大幅高于GDP的增速,在整体国民收入中的占比逐年攀升,已受到不少诟病。如何通过财税法制度的完善,形成国家与国民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以确保收入分配秩序,解决现行财税制度的“过度征收”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上述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收的现象,有多方面的经济和法律原因,其中,各种类型的“重复征税”是较为重要的法律原因。无论是税制性的重复征税,还是法律性的抑或经济性的重复征税,都会严重损害国民权益,影响相关主体的有效发展。近年来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在持续走高,我国国内的通胀问题也十分突出。面对节节攀升的CPI,人们惊奇地发现,重复征税的问题已经成为导致物价上涨过快的重要诱因。因此,对于税制性重复征税,必须考虑税制的整体优化,必须加强税收立法的协调和统合。当前,财税法律制度不协调导致的不合理的税制性重复征税,以及由此引发的税负过重问题,直接影响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整体占比,解决此类重复征税问题,应当是完善现行财税制度的一个重点。